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 > 社会发展
奏响文化惠民的时代强音——许昌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综述
【信息时间:2019-01-24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正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岁月如歌,为实干者留声;时光如诗,为追梦者续篇。近年来,许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中部十省十二城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奏响了文化惠民的时代强音。

加大投入力度 阵地建设突飞猛进

公共文化阵地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依次铺开,全面推进。许昌市群众艺术馆、许都大剧院、许昌博物馆、许昌图书馆、广电大厦、塔文化博物馆、许昌市科技馆等一大批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场馆相继建成,高标准规划设计了许昌市文化艺术中心、许昌市融媒体中心。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禹州市图书馆、鄢陵县文化馆、建安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建安区文化艺术中心、襄城县文博中心相继建成,有力助推了我市文化阵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9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2310个农家书屋、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2223个基层服务点。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市建成231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总任务数的94.8%。如今,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供给能力日渐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愈发突出,一个个崭新的公共文化阵地成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幸福空间。

创新服务形式 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舞台艺术送农民”和“百城万场”广场文化活动、“春满中原”双节文化活动、中原文化大舞台、三国文化周系列文化活动……一项项亮点纷呈、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动,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菜篮子”。

去年以来,我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发挥公共文化产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源供给。“魅力许昌·相约周六——古都新韵艺术秀”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接地气、节目好、形式新,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前往观看;“三国韵·健康游”全民健身龙舟表演赛是文化活动与体育运动的完美联姻,融娱乐性、观赏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已经成为我市公共文化百花园圃中的一朵奇葩。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三国文化周系列文化活动,出现了四海宾朋齐聚许昌、共论三国历史文化的盛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庆祝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砥砺奋进跟党走——许昌市喜迎党的十九大合唱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更是形成了异彩纷呈、踊跃参加的喜人局面。

数字是鲜明的注脚,成绩是最好的诠释。仅2018年,全市共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3500场,农村电影放映25380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970余场,送文化下乡镇进社区10多次,受益群众500多万人次。

坚持精准服务 满足百姓文化需求

政府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为政府“点赞”。

公共文化服务根在基层,活力在于基层群众,必须坚持精准服务,全方位满足百姓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将舞台建到群众身边、将活动送到百姓眼前”的城乡舞台体系,着力打造了“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拉近了群众“心理距离”,吸引了社会大众广泛参与,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许昌市还逐步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嬗变,精准培育文艺团队和文化能人,重点打造一批体现许昌文化特色,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努力让公共文化在基层生根萌芽,群众由观众变成主角,共唱文化大戏,共享文化成果。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把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渠道,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