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 > 工业高技术
2016年工业发展情况和2017年工业发展工作要点
【信息时间:2017-02-03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16年工业发展情况和2017年工业发展工作要点


 

一、2016年工业发展情况

(一)全市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坚持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0亿元,增长8.5%。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02.5亿元,增速由一、二、三季度的6.2%、8.1%、8.6%,稳步提高到8.8%,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3.9%;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全市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19个行业保持了2位数增长速度。

2、质量效益较快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9.0亿元,居全省第3位,1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其中电力装备居各行业之首达792.2亿元;增速由年除初的3.7%提高到12.7%,这也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实现利润总额444.8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速由去年的负增长提高到11.8%。亏损企业个数下降21.1%,亏损额下降40.4%。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增速分别比上半年下降7.5和5.1个百分点。

3、工业投资稳中有进。1-11月,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3.3%;投资增速上半年呈下滑趋势,下半年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并逐步回升,由1-7月份的32.7%缓慢回升到目前的33.1%。

4、工业用电量增速下滑。1-11月,工业用电量59.0亿千瓦时,增速下降3.0%,比上年同期增速回升9.8个百分点,近3个月累计增速一直在-3.0%上下波动。11月当月工业用电量6,0亿千瓦时,增长2.2%,是全年5个正增长月份之一。

5、重点企业运行良好。1-11月。许继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2亿元,增长40.6%,实现利润13.9亿元,增长60.1%;森源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0亿元,增长34.1%,实现利润6.6亿元,下降8.1%;黄河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1亿元,增长19.7%,实现利润9.7亿元,增长7.7%;金汇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亿元,增长16%,实现利润1.8亿元;众品食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3亿元,增长19.5%,实现利润5.6亿元,增长10.4%;远东转动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增长5%,实现利润1.2亿元,增长78%。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十大产业链日臻完善。通过集中资源、优化布局,延链补链强链,电力装备产业链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链不断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等优势产业链不断优化提升,十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1-11月,十大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38.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链有:电力装备(792.2亿元)、生物医药(149.7亿元)、汽车及零部件(216.7亿元)、食品及冷链(521.9亿元)、超硬材料及制品(161.1亿元)、发制品(392.5亿元)、再生金属及制品(5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链有:电力装备(25.0%)、生物医药(20.3%)、电梯(10.0%)、超硬材料及制品(19.7%)、发制品(22.4%)。

2、重点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市级层面着力培育电力装备、再生金属及制品、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电力装备产业集群:许继特高压直流试验中心项目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电力装备研发试验能力,随着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森源轨道交通专用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电力装备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1-11月,变压器产量847万千伏安,增长43%;高压开关设备产量33.6万台(套),增长17.4%;高压断路器48.4万台,增长3.5%;光伏电池产量20.9万千瓦,增长19.3%。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2亿元,增长25%,是全市第一大产业。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集群:金兰谱和长海不锈钢薄板、宇鹏不锈钢产业园、银辉铜业无氧铜杆、源博金属铝制天花板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进一步增强和延伸了再生金属产业链。1-11月,钢材、铝合金、铜材、铝材加工量分别为154.5万吨 、4.6万吨、5.6万吨、122.7万吨,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亿元,增长8.5%。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森源5万辆纯电动车项目和宏瑞世英10万辆纯电动车项目竣工,森源3万套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高精度电池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禾润机电30万套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投产, 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快速推进,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方案已经成熟,样车测试正在加块进行,车间土建工程进行主体建设,完工后将形成20万辆电动汽车50万套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从而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       3、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0个纳入全省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7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8%。其中,森源电动汽车产业园、开普国家级电工电子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许继智能科技公司智能变配电设备及楼宇自动化系统制造、平襄新能源公司年产2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等47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许继特高压直流试验中心项目、宏瑞世英年产5万辆纯电动车、大森机电新型轨道交通配套设备产业化、中汉机械公司年产1400部施工升降机生产线等34个项目竣工投产,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重大专题研究取得新进展。为推动许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十三五”产业发展研究,参与谋划并提出了“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建设的产业发展重点,谋划了一批“十三五”投资超1000亿的重大工业项目,参与“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究,起草了《许昌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谋划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开展了郑许一体化发展和许港产业带发展研究,积极参与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四)企业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其中,河南森尼瑞电气公司许昌市芙蓉湖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共争取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1000万元,襄城县天戈硅业、禹州市统一电器、许昌县众拓科技公司、中机动力设备公司四家企业共争取专项基金3.6亿元,同时,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竣工项目的综合验收,为企业继续争取专项资金创造条件;制定《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并开展政策进万企活动,向企业宣讲政策、落实政策,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为各地特色产业规范发展、集聚发展提供宽松的发展平台,根据发改委意见建议,市政府已批复规划建设专业园区5个;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制定了《许昌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方案》,与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许昌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上级政策,严格控制钢铁新增产能,加强地条钢排查和打击力度。

二、2017年工业发展工作要点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向尖端化发展,着力培育优势品牌、促进质量向顶端化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调整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突破,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力争2017年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增长8.5%突出抓好以下项重点工作

(一)调结构,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围绕十大产业链 ,全力推进75个重大项目,着力实施14个产业发展专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力争十大产业链总体规模突破3500亿元。

1、做大做强电力装备。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以及电力安全保障辅助设备(电力三次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电力装备智能化、成套化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国内先进的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力争电力装备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1100亿元。

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森源电气三期、许继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许继智能科技公司年产50000套电力能源装备等17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5.6亿元。

重大专项。智能电网装备发展专项。坚持改造提升与引进合作并举,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加快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扩大输变电装备产品系列和成套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

新能源装备发展专项。引进和培育叶片、齿轮箱、轮毂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开展智能化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应用技术、高能效智能光伏电站关键技术、智能微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的开发应用,发展充电设备、电池箱成套、换电机器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扩大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智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强化示范应用推广,加快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重点项目。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推进台湾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鄢陵县智慧信息产业园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新能源汽车方面,重点推进森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森源年产100万套高精度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及成组系统产业化、黄河工业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等10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1.5亿元;生物医药方面,重点推进禹州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产业园、河南润弘本草制药有限公司健康产业园、津药瑞达(许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5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5.7亿元。

重大专项。专用机器人装备发展专项。河南中瑞机器人科技公司为龙头研发生产3-210kg的机器人本体、码垛机器人、喷涂机器人以及精密减速机;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研发生产电力巡检机器人;以开发区台湾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智能数控机床、智能机械加工机器人,形成许昌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

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以黄河新能源锂电池和示范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为重点,突出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重点引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发展电机、电控核心部件,提高零部件配套水平以森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依托,着力发展高端纯电动乘用车,提高整车带动能力扩大新能源汽车整体规模,尽快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专项。推动骨干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加快大品种仿制药物产业化和高端原料药新品种发展,提升制剂加工规模和水平。重点以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依托,推进津药新瑞制药股份公司硫酸新霉素、津药新新(许昌)制药股份公司心脑血管类、糖尿病类、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和制剂、津药瑞昌(许昌)制药股份公司氨基酸大输液产品、各类动物用疫苗产品研发生产,发展具有研发、生产、营销功能的生产基地

中药现代化发展专项。依托禹州中药材种植加工优势,重点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打造一批从原料药材到药品的中药标准化示范产业链,建立字牌国内大型现代化中药品牌基地。加大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3、优化提升优势产业。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六大优势产业,推动骨干企业在着力扩大适销对路优势产品生产的同时,聚焦细分领域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加快新一轮技术改造,拓展开发升级换代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终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力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250亿元,电梯产业规模45亿元,食品及冷链产业规模620亿元,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210亿元,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规模680亿元,发制品产业规模530亿元。

重点项目。汽车及零部件方面,重点推进河南徳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只铝镁合金汽车轮毂、许昌汉鼎投资有限公司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远东传动轴汽车传动轴高端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等4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3亿元;电梯方面,重点推进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安全节能乘客电梯、河南诚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电扶梯不锈钢梯级、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年产30000台新型节能电梯等7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亿元;食品级冷链方面,重点推进天昌烟草易地建设、世纪香食用菌示范基地、河南统一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冷链装备产业园等7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1亿元;超硬材料及制品方面,重点推进黄河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产业化,年产无色大单晶钻石73.5万克拉、片状大单晶金刚石49.28万片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1亿元;再生金属及制品方面,重点推进河南金汇?晟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精密不锈钢连轧、长葛市银辉铜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无氧铜杆、长葛市源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米铝制天花板等7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7亿元;发制品方面,重点推进瑞贝卡纤维材料产业园项目、瑞贝卡耐高温纤维丝生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6亿元

重大专项。专用汽车发展专项。聚焦城市建设和现代物流发展需求,以增强专业功能为重点,突出发展森源重工工程车、市政专用车,万里路桥公路养护专用车、统一电器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商业服务专用汽车着力引进承接具有万辆以上生产规模的基地型整车生产项目。

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专项。加快传动轴、齿轮箱、无内胎轮毂等关键零部件基地化建设,提高优势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动禹州、长葛汽车零部件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铸造特色专业园区,促进汽车零部件铸造业规范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电梯产业发展专项。依托中原电梯产业园和电梯配件产业园,重点发展高速节能环保直梯和载货、医用、观光专用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等整梯,引导曳引机、控制系统、导轨系统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完善电梯安全检测、维修与保养、产品展示与物流、回收再制造等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制造、研发、检测基地。

冷链食品制造发展专项。依托众品食业、响当当等龙头企业,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创新营销模式扩大速冻面制品、预制菜肴、调理肉制品等生产规模,加快形成百万吨级生产基地和与之配套的网络化温控仓储配送体系,建设全国最大的高端冷链食品制造基地

烟草产业基地建设专项。以卷烟、烤烟、烟机生产为重点,实施卷烟品牌升级、市场培育升级、浓香型烟叶升级、产销基础能力升级四大工程,着力扩大一二类卷烟烤烟生产销售规模提升烟机智能化水平,完善烟草产业链条,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烟草产业基地。

超硬材料提升发展专项。重点推进超硬材料产业链提升,努力扩大超硬材料制品生产规模,配套发展智能化装备、高性能原辅料,提高超硬材料品级,培育壮大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链。

再生金属循环发展专项。依托中德再生金属产业园,以再生金属制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完善汽车、家电拆解环节,不断延伸不锈钢、铝、铜加工产业链条,培育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和轻型合金材料,适时发展智金属前沿新材料提升再生金属循环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中部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基地。

发制品产业创新发展专项。突出科技创新,大力研发化纤仿真发丝,提高化纤发产品的比重,支持企业研发新型纤维材料、新型绿色助剂和生产新工艺,在新产品、新设备开发和品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世界最大的发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二)建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三级平台。加快许港产业带规划建设,以郑许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契机,合力提升电气装备、智能成套装备、食品制造及冷链物流主导产业,共同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终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强化整车、整机配套能力,协同研发人工智能、石墨烯前沿产业,打造郑许产业对接发展大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增强基础支撑、管理服务和要素保障能力,打造工业企业项目建设主平台。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重点推进禹州陶瓷、铸造,长葛表面处理,魏都区大魏循环,鄢陵板材等一批已得到市政府批复的重点专业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规范化、集聚化发展的专业平台。

(三)促集聚,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实施“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许港产业带、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突出主导特色产业,坚持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重点围绕品牌企业共生、总装+零部件、制造和服务业融合三类集群培育路径,实施100个年度计划投资389亿元的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着力培育电力装备、再生金属及制品、新能源汽车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2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争取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突破1000亿,13个特色产业集群超100亿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品牌集群。

(四)抓落实,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好我市《许昌市加快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制定好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开展好政策宣传进企业活动,优化实体发展环境。二是争取专项支持。帮助企业完善条件,做好协调对接,积极争取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机构调整、专项基金等专项资金支持。三是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做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严禁新增产能项目,严查地条钢制售,同时,巩固落后产能淘汰成果,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落地,优化资源配置。四是开展专项研究。重点对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规划布局等方面的思路、方向、措施,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