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共产党许昌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代表提案答复的函
李彦增、李刚、刘迎君、刘文奇、罗天尧、马登科、孙晓辉、张二峰、王伟、陈晓珂代表:
你们在中国共产党许昌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将许昌打造成全省物流枢纽基地》(第9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项目整体情况
(一)项目纳入重大战略情况
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做好我省“十四五”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发改委组织各县(市、区)对符合条件的“十四五”重大项目进行系统梳理,目前许昌多式联运物流港已纳入河南省“十四五”重大项目库。《许昌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将许昌多式联运物流港项目列为“十四五”许昌市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二)项目进展情况
物流仓储220亩土地组卷报批工作已完成;铁路货场563亩土地组卷已完成,已报自然资源部。物流仓储区域:办公楼主楼筏板完成15%,东侧筏板完成85%,南侧筏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西侧架体搭设完成30%,园区道路混凝土完成4000m3。物流南路:0+760-0+900路基砖渣施工完成,第一层水泥土路床处理完成。铁路专用线:装卸场土方填筑约6.6万方,装卸场填筑区域高程测量,箱变与电业局对接申请。
二、许昌市物流业发展成效
(一)产业基础良好,创建省级物流枢纽节点
许昌市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电力装备、纺织服装、制鞋、发制品、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第二、三产业占比持续增加,为物流业的发展与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2020年8月,省发改委、省交通厅下发《关于加快实施开封等18个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的通知》(豫发改服务业〔2020〕621号),许昌市成为省级区域物流枢纽节点。
(二)物流企业发展较快
现有物流企业17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90余家,2020年,全市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61.9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1.2%,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7%;截止2021年11月,全市货运量9878万吨、货物周转量1760256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54%、25.29%;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722.2亿元,同比增长5.9%,跨境电商进出口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许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之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重点产业加速发展,被确定为省级物流标准化示范城市和智慧化试点城市、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三、物流业发展政策
为推进服务业发展,引导物流行业做大做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国家、省近年来出来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行业政策。
(一)中央预算内资金
1.物流领域支持方向:一是肉类冷链物流设施项目,服务于屠宰加工、肉类流通的冷链物流设施(不含屠宰加二线等生产设施),包括预冷、分割包装、冷藏、低温配递等设施,以及单体库容在2万立方米以上的第三方公共冷藏库、冷冻库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存量冷库智能化改造以及相关分拣、流通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45个国家物流枢纽、17个国家骨干冷铺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项目、高标准第三方仓储设施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第三方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保税仓储设施项目等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2.申报要求:拟申报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应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初步设计审批),取得土地、规划、环评、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前期手续。项目已开工建设,申报时实际完成投资比例达到或超过30%,且原则上不超过70%。
3.补助标准:单个项目补助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30%,补助金额最高原则上不超过3000万元。
(二)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
1.物流领域支持方向:一是现代物流,装卸、分拣、储运等公益性、半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技术和专业化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数据挖掘、交易、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的建设项目(不含基建)。
2.申报要求:一是申报主体必须是在河南注册的企业法人,近3年内没有受到县级以上财政、审计部门处理处罚,没有列入失信人名单;二是项目要求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前期手续齐备,资金落实到位,在建或当年能够开工建设,且近3年内未获得过国家和省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国家和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和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等范围内的项目。
3.补助标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根据当年资金额度和符合条件项目数量进行统一调配。
以上为国家、省关于物流业资金支持政策,待国家、省发展改革委资金申报政策下达后,我委将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许昌多式联运物流港项目建设。
四、“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突破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郑州大都市区”“郑汴许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建设“郑州现代国际物流(许昌)副中心”为总目标,以对接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增强服务豫中南空港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业态,逐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现代物流空间新布局,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中部制造业现代物流基地、国家级物流发展示范基地。
(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构建“四区、两带、多节点、全覆盖”的物流园区和城乡配送网点空间布局体系,形成重点突出、分工明确、功能完整、特色鲜明的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以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突破口,健全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乡配送多层次大物流体系,推动重点领域提质增效,优化物流业空间形态。以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S227、S224 等纵向通道和三洋铁路、永登高速、G311、北绕城高速等横向通道形成“四纵四横”的物流通道布局结构,打造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物流服务能级。
(二)打造多式联运模式。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京广铁路、三洋铁路、禹登铁路、平禹铁路交汇的交通区位优势,开展钢铁、煤炭、木材、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以及电力装备、汽车、农机等各类机械装备的中转联运、分拨集散等业务,提高公路、铁路运输之间的衔接效率,拓展郑新欧国际班列的辐射功能,增强对郑州、周口、漯河等腹地的辐射能力。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小件货物陆空联运,拓展空铁、空陆联运和高铁快件运输等组织模式,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联运服务,推进中欧班列许昌集结中心建设,打造豫中南空港物流中心建立多式联运跨部门协同机制,搭建多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发展多种物流业态。整合许昌各区县的冷链物流企业,建设覆盖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上下游有效衔接、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将许昌打造为效率高、覆盖广、运量大的生鲜产品冷链转运枢纽。完善许昌快递物流体系,优化和重构城市快递物流协同服务网络,建设城市快递物流园—城区(县域)集配中心—末端服务网点三个层级,实现一体化的城乡快递协同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 等技术构建市(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扁平化网络节点,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电商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和电商物流公共仓储设施,建设一批农村电商物流基地。围绕许昌发制品、蜂产品、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特种商品口岸”“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型业态模式,实现国际、国内物流联动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垂直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全国跨境电商物流大数据中心。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创建面向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许昌市“三纵一横”循环经济物流通道,打造循环经济物流新体系。
(四)建设智慧物流网络。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业,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取实体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和物流配送“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发展互联网+智能物流,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鼓励万里、群发等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建立集政府监管功能、物流服务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各物流园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互联。积极鼓励企业推行货运电子运单标准化制度建设,进而逐步实现货运“一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