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许昌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许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公众介绍了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许昌市以建设“信用许昌”为目标,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网站、信易贷平台建设为载体,聚焦“数”“治”“管”“用”四字发力,完善落实工作例会、台账管理、交办督办、考核通报等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升。
一、以“数”为基,提升基础支撑。
编制《许昌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持续加强“1+6+N”覆盖全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平台、网站功能迭代升级,根据国家和省工作要求,按照新版数据标准,及时调整完善信用承诺、信用报告、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等功能模块,逐步形成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分析处理、公示查询、信用监管、奖惩应用、信用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信用信息系统。坚持打好数据这个基础桩,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用信息常态化归集共享和通报考核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提质扩面。今年以来,新增归集信用信息超9500余万条,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量超8.5亿条,新增信息归集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突出加强行政管理、科技研发、用水、燃气、公共资源交易等涉企信息归集力度,目前已归集信息超410万条。坚持“双公示”日提醒、周报告、月通报、季评估工作机制,提升“双公示”工作质量,在省前两季度“双公示”工作评估中均位居省辖市第2名。
二、以“治”促改,营造守信氛围。
持续开展专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工作,通过公开征集线索、发送监管提示函、督办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营造诚信守信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电信诈骗领域发案数量同比下降50.9%,破获案件数量同比上升84.9%,损失金额同比下降6.8%;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关停违法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2个,依法依规将其纳入失信黑名单并实施行业禁入惩戒措施;金融领域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共排查相关企业42家,处置3起违规宣传事件,引导21家企业完成经营范围变更,3家机构完成注销,将18家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全市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把考核奖惩和其他失信信息纳入公务员诚信记录;开展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失信专项治理,推动7家单位履行法定义务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围绕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规范归集合同履约信息1800余条,对存在违约风险的单位及时提醒,督促政府部门守约践诺。结合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时机开展各类诚信宣传400余次,进一步营造浓厚诚信氛围。
三、以“管”提效,助力放管服改革。
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助力“放”得更宽、“管”得更准、“服”得更优。事前,全面推进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证明事项告知型、主动公示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6类信用承诺落地实施,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度,在“信用许昌”网站对企业信用承诺主动“亮信”,鼓励市场主体主动承诺和公示,形成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今年以来,累计已归集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268万条。事中,建立信用强制查询流程,将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与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在劳动用工、工程质量、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等46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评定优良等级企业,采取减少监管频次、设置“绿色通道”、政府采购优先,对评定等级较差的企业,加大监管频次。事后,深入开展联合奖惩,强化约束激励。将联合奖惩系统嵌入全市行政审批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系统,对“红黑名单”实现自动比对,自动响应。截至目前,累计对接9个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业务系统,通过联合奖惩平台核查市场主体信用26万次,反馈联合奖惩案例18388个。
四、以“用”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推动市“信易贷”平台与国家、省平台以及市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有效激活数据资源,加强平台推广运用,引导42家银行机构和4800余家企业入驻,针对不同企业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117款,减少对抵质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打造线上申请、不见面审批的模式,降低银企信息成本,真正体现“守信有益、信用有价”,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政务服务、助企纾困、服务民生等领域,先后探索“信易批”“信易阅”“信易游”等31项“信易+”创新服务产品。采取先行先试、全面推开分步实施的方法,重点在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河南好人、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以及诚信示范企业中推行,让守信主体感受到信用有价。比如,市图书馆开展“信易阅”应用,为信用优的市民提供免押金办证服务,累计已有1.6万人享受便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信易+保函”,使用电子保函的形式替代和取消投标保证金,今年以来共有351家单位使用保函替代工程项目保证金,涉及保额8246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推进信用河南建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和省、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聚焦提升信用平台和数据基础支撑、信用助力精准化监管、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三个能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信用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价值。
现场记者提问
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是如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主体行为的?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级调研员 李昊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主体行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打造公平诚信交易环境,完善制度规则,实行电子交易,开展信用监管,曝光不良行为,用制度+科技堵塞交易漏洞,用阳光+诚信约束交易行为,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交易生态不断净化。
一、织密信用制度笼子。规范监督管理,营造诚信、公平竞争秩序,制定《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共资源交易不良行为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评标专家在社交平台中涉及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通知》《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进场交易信用管理办法》等办法规则,建立各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配合监督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失信行为进行记录评价和处理,初步构建了法规为基础、共享为核心、服务为动力的信用体系,记录信用状况、提示信用优劣、警示信用风险、褒奖诚实守信、惩戒失信行为。
二、保障交易诚信实施。一是及时更新中心网站设立的公共资源交易主体诚信库。所有参加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体均需如实填写信用信息,接受社会各方监督。截止目前,已入库招标人(采购人)1379家、投标人(供应商)18435家、招标采购代理机构502家。二是构建科技防失信的屏障。强力推行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全流程网上封闭运行,防止干预招投标的手“插进来”。三是上线远程不见面电子化交易系统。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交通、水利项目全部实现“招(招标)、投(投标)、开(开标)、评(评标)、定(定标)”5个基本流程网上办理,“绑(绑定CA锁)、拦(信用拦截)、缴(缴纳投标保证金)、抽(抽取评标专家)、监(监督、监管)”5个辅助交易环节在线操作,让交易“零跑腿”。
三、率先公示信用承诺。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首家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统一信用承诺书模板,要求各方交易主体在参与交易活动前签订信用承诺书,并在中心网站主体诚信库公示。截止目前,共向“信用许昌”平台上推送企业和招标人诚信承诺信息11376条,评标专家签订承诺书3368份,为助推我市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四、切实落实信用查询。在项目评标开始前登录信用中国、信用河南等共享平台,现场查询每家投标企业信用记录,根据查询结果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限制其继续参与交易活动,截止目前,我中心在信用许昌网站的信用核查达到204204次,核查主体10939家,其中奖惩对象涉及红名单4819家、黑名单43家,向信用平台反馈奖惩信息6484个,保障所有投标人公平、公正开展交易活动,使交易更加阳光透明。
五、严格实施联合奖惩。对全国范围内严重失信企业进行自动限制,从企业注册库、下载招标文件、开标、结果公告四个环节自动查询投标人严重失信记录并进行拦截,在信用平台公示期内阻止其进入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截止目前,拦截失信投标企业参与投标174次,形成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效果。
问:市法院在破解执行难、惩治失信行为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 王立珂
今年以来,许昌中院以推进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为主线,打造全新执行模式,狠抓执行办案,大幅度提升执行质效,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在深化改革中提质增效。紧跟省法院执行改革部署,从队伍、架构、机制三方面着手,改革形成以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全新监管机制和办案机制,打造“中院强管理、基层强办案、团队强质效”的执行新模式。许昌法院4项指标进入全省前三名,执行整体质效提升至全省第2位。法制日报专题报道许昌执行改革工作,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道才专门批示肯定改革成效,改革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许昌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做出批示,给予厚望。二是在执行办案中体现温度。2022年至今,全市执结首次执行案件20745件,同比增幅20.26%,执行到位77.7亿元,同比增幅208.70%。高位推进涉民生、涉金融、涉企业、涉黑恶等重点案件,切实服务社会发展大局。8月份至今,组织全市法院执行局开展涉民生、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2889件,执行到位1.51亿余元,集中行动被最高法院传媒总社新媒体部“非凡十年看法院”系列栏目直播,吸引1100余万网友观看,并被人民网、人民法院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在协作联动中破题解难。围绕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总体工作部署,纵深拓展部门协作联动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积极对接公安机关联合印发《关于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机制的补充通知》(许中法﹝2022﹞15号),对接税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许税发﹝2022﹞24号),进一步畅通机制堵点,推动机制有效应用,形成破解执行难合力。四是在惩治失信中形成震慑。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司法工作和社会信用建设有机融合,有效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措并举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规范纳入失信,完善失信纠错和退出机制。2022年以来,许昌两级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5732条,依法屏蔽失信7867条。二是加强部门间失信信息的公开共享和联合惩戒,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2022年以来,两级法院向社会分批公布重点案件失信被执行人300余名,多个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积极履行了义务。同时在职务调整、人事任免及企业对外投资、获取政府补贴时向有关部门出具诚信意见函,共享失信信息,接受有关单位诚信函询32次,反馈诚信情况2321条。三是充分运用“总对总”和“点对点”财产查控系统,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和处置。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进行“总对总”查控32000余次,“点对点”查控28000余次,对查控财产发起网络拍卖2536次,成交额达5.1亿元。
问:我想了解一下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监管情况。
为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许昌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积极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全市14255家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已完成风险分级工作。其中A级风险136家,B级风险5163家,C级风险7676家,D级风险1280家。
下面我就分级情况向大家做以说明: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风险等级划分是结合餐饮服务单位风险特点,从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经营条件保持、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餐饮服务单位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确定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动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市场监管部门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对较高风险经营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经营者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