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昌市建安区按照“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工作要求,牢牢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深化“四个聚焦”,强化“好办”“易办”,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聚焦以评促优,下好服务“一盘棋”
建安区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建立区处级领导分包指标工作机制,科学制定《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责任分工方案》,从行动方案、任务清单、提升措施到整改台账,形成环环紧扣的“提升链”。建立问题交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落实、发现问题、督办整改、提升效能”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共向全区50多个单位派发整改交办单88份。针对营商环境投诉,尤其是拖欠企业账款投诉增多问题,建安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营商环境投诉预警机制》,根据《许昌市建安区营商环境投诉预警机制》工作要求,对省、市各类投诉平台投诉案件启动相应预警措施,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聚焦效能提升,跑出服务“加速度”
一是在“简”字上发力。目前,全区17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1760项,占比100%,“即办件”1760项,占比100%,其中行政许可类事项“即办件”占比100%,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从法定工作日41313日压缩至1760个工作日,压缩比95.75%。二是在“畅”字上用力。积极做好线上政务服务“有诉即办”,并在线下行政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坚决破除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隐性壁垒,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建安区咨询、投诉、建议件及时办结率100%,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在“服”字上加力。梳理汇总出惠企政策87条、编制办事服务指南66项,深入全区269家规上工业企业,宣传满负荷奖励等惠企政策,现场组织审核,免去企业跑路。自7月1日起,在全市首家推出市民之家“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共涉及企业开办、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6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解决企业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无处办”难题,在全社会反映强烈,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211件,全部实现当日办结。
三、聚焦诉求响应,开好惠企“直通车”
建安区围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目标,聚焦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建立“5+2”工作机制(“5”即工业、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5个行业“四上”企业服务微信群,“2”即政务服务项目代办工作机制、月考评调度工作机制),全区300余家企业进群,企业提出的131个问题,全部实现线上解决,政务服务大厅线下受理代办业务706件,全部实现当日现场办结,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目前,全区前九期“三个一批”项目的开工率、达效率均为100%,投产率为93.75%。远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搬迁40%,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10万平方米车间本月可交付使用,锂尚科技盐湖提锂7条产线已投产达效。
四、聚焦难题解决,打好服务“组合拳”
29名区处级领导分包57家规上企业,267名科级干部分包387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18条。其中,帮助企业融资138笔21.5亿元,提供用工岗位9000余个,清偿拖欠企业账款1491万元,帮助红东方、恒生制药、天元煤业等34家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助力企业融资近4亿元。特别是通过府院联动,帮助巨隆科技3名高管解除限高,并将扣留的巨隆科技30%的营业收入160余万元返回给企业,让企业摆脱包袱、健康发展。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打造专业化调解团队,加大案件诉前化解力度。今年以来,通过诉前调解涉中小投资者案件557件,涉案金额5800万元;处理金融纠纷案件26件,涉案金额1100万元,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3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