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昌市示范区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加大统筹协调,对标对表提升,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营商环境“示范”培育投资兴业“热土”。
一、投诉问题“马上办”,“问题单”转化“成效单”
落实“接诉即办”,严格“三单制”办理、周例会通报、台账化管理,对企业投诉举报问题,明确整改任务、责任部门和办结时限,加大跟踪力度,增加反馈频次,确保问题应改尽改、案件应销尽销。加强源头化解,11名县级领导、30名部门负责人分包联系63家重点企业,主动到企业面对面谈问题、想办法、促发展,坚持把问题解决在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在项目施工现场。今年以来,累计办理行政执法、拖欠账款、园区配套等企业反映问题35个,已解决33个,正在解决2个。一批问题得到实打实解决,让企业舒心的同时,也成为部门亮眼成绩。
二、政务服务“用心办”,“小服务”撬动“大提升”
示范区以启用新行政服务大厅为契机,对标先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助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市场监管分局常态化推行“证照联办”“企业档案迁移一次办”,建立“示范区登记注册模板群”,最大限度提高商事登记便利度;设置“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全天不打烊办理,保障重大招商项目快注册快落地。税务局开通“征纳互动服务运营中心”,开展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形成“实体办税厅+云办税厅+24小时自助终端办税厅”的“三厅联动”高效智能办税机制。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坚持“监管+服务”,柔性执法规范商户占道经营1100余次,集中设置便民服务点3个,实现夜市摊点“便民不扰民”,全力护航“夜经济”。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一项项便企“小服务”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让企业获得感满满。
三、创新改革“主动办”,“跟随者”争当“开拓者”
依托国家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许昌智慧岛等大平台,突出“高”“新”导向,聚焦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开放招商等主责主业,主动落实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部署,推进制度机制改革创新,争当试点示范,在部分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区域评估”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投标“零成本”等惠企举措,政府采购指标居全市第一位。规范开展信用修复,积极建立“双书同达”工作机制,办理信用修复41户,其中,经省局审批移除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户。推进“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速培育高成长科技创新企业,设立创投基金3支、总规模达13亿元,区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创新型企业达1.25亿元。持续做强开放高地,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结合发制品行业特点,完善物流配套,通过共同配送模式,为进出口企业节约国内物流成本400余万元,吸引外贸企业入驻达367家,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11.4%,开放平台带动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