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许昌市建安区:创新柔性执法模式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信息时间:2023-12-11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为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许昌市建安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强化助企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行政指导、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工作,不断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坚持监管服务并重,为市场主体降压减负,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严格执法标线,认真落实首违不罚。认真学习《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规定及清单》,明确清单各项规定适用情形、适用条件等,规范执法行为。截至目前,依法依规处理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罚案件39件。

拉升柔性红线,注重前期预警提示。充分运用行政提醒、行政告诫、行政约谈等柔性措施,指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整改意见,以“柔性提示”代替“刚性罚单”,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从思想上尊法、从行动上守法,帮助企业预防并及时纠错改错,对非因主观故意的轻微过错给予预先提醒告诫。截至目前,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1份,约谈市场主体19家,覆盖食品、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对涉嫌多收价款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清退,涉及金额18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守住刚性红线,全力保障“四大安全”。针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重点领域,压实安全责任、织密安全网络,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

开展案件回访,延伸服务惠企纾困。建安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大队联合信用监管股室推行实施“执法+服务”工作机制,制定行政执法事后回访制度。通过案件现场回访,了解案件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涉及的法律法规是否掌握,查看当事人原违法行为是否得到切实纠正,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行政执法与服务市场主体解难纾困有机结合,通过回访了解市场主体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部分经营主体因为行政处罚而出现的信用“危机”和经营“掣肘”,主动作为,回访过程中现场发放《许昌市建安区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修复明白纸等,告知企业信用修复的时限及流程,将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修复期限由正常的3年分别提前到6个月、1年,助力经营主体“纠错复活”,促其“焕发活力”再出发。

下一步,许昌市建安区将进一步探索柔性执法工作措施,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教育、指导力度,做到包容审慎有“尺度”、助企纾困有“力度”、柔性执法有“温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守法经营的意识和水平,推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由“严罚式”向“容错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