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许昌:着力于“便并探提”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信息时间:2023-12-29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树牢“胖东来式”服务理念,开展点餐式改革,实施全链条式保障,切实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和七项工作要点,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务服务上着力于“便”。一是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在全局64项政务服务事项、193个业务办理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基础上,取消40项政务事项特殊环节,推行告知承诺政务服务121项,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采矿许可等5类事项实现电子证照,2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可办”。二是推进不动产“一件事一次办”。将交易、税务、登记业务纳入一窗综合受理,通过部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举措,实现“二手房不动产转移登记+水、电、气、暖联动过户”一站式办理。通过优化流程实现抵押注销登记秒批秒办,不动产更正登记、异议登记、查询登记等7项业务1小时内办结,抵押登记、商品房转移登记等业务1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他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小微企业免收不动产登记费。三是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工作。依托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不断加大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不动产登记+公证服务”一链办、“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不动产抵押登记+金融”联办、“不动产登记+开发企业服务平台”一次办,“不动产登记+各区政务服务大厅”,下沉不动产登记服务网点、精简各类事项材料,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推送,发起联合多部门一网协同办理,实现一次受理、一次推送,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审批制度改革上着力于“并”。一是融合规划土地“多证合一”审批。在土地踏勘报批环节,对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签后,取消出让类项目建设用地批准书,1个工作日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二是推行“多审合一”。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全面推进“多审合一”替代“多头审查”,企业签订国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容缺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缴纳50%土地出让金后即可提请市委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借助“单总同步电子报批系统”,用“电脑”代替“人脑”极大提升了审查效率,平均压减审批时间30个工作日。三是搭建“多测合一”信息平台。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目标,搭建“联合测绘”信息共享平台,全市已有35家测绘中介机构进入联合测绘中介名录,选址测绘、土地勘测定界、地籍调查、规划核验、人防测量、不动产测绘共13类测绘事项纳入联合测绘,332个项目实现测绘成果共享。

优化营商环境上着力于“探”。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在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开展“区域评估”面积41.96平方公里基础上,实施“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改革,2023年全市出让工业用地标准地14宗、面积1089亩,同时打造魏都区C-10a#宗地作为我市首宗“混合用地”供应案例,探索带“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实现拿地即开工。二是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优化不动产首次登记流程,通过审批流程再造,规划土地核实分楼段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举措,不动产登记与竣工备案同步受理、实现与规划土地、人防、消防验收、契税核定无缝衔接、并联办理,已为鼎鑫“荣尚府”、腾飞“芙蓉湖畔”等12个新建小区提供“交房即交证”服务,惠及群众2万余户。

在营商环境评价上着力于“提”。一是树立考核评价导向。聚焦“财产登记”“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评价薄弱环节、重点任务,建立推进台账,夯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水平和办理建筑许可效能,确保指标不断提升。二是深化系统营商理念。建立营商领导小组、营商专班、营商责任人“三级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营商服务日”“企业服务”等营商服务品牌,整体协同推进营商环境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