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许昌: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 持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指数”
【信息时间:2024-03-26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公布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许昌市建安区成功摘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目前,许昌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由1个增加为2个。

聚焦全域达标发展,出台政策文件。近年来,许昌市围绕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指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市政府先后出台《许昌市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许昌市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许昌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四好农村路”管养职责、资金落实、目标考核、奖惩措施等方面予以明确和规范,明确规定了市级财政列支不低于本级本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5%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市政府每年年终组织交通、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验收考评工作,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

聚焦县乡串联发展,加大建设力度。许昌市始终秉持“修好一条路、带动一方富”理念,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推动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互联互通,实现县道“联县串乡”、乡道“联乡串村”,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727公里(其中县道1368公里,乡道2214公里,村道5144公里),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带动了旅游、休闲、康养、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美好愿景。

聚焦打造特色亮点,创新“公路+”模式。许昌市坚持走绿色、特色发展之路,按照“一段一特色、一路一亮点”的创建原则,创新“公路+”模式,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围绕“公路+产业”“公路+旅游”“公路+文化”“公路+康养”“公路+电商”“公路+党建”等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丰富、完善了农村公路服务功能,加大了产业路、旅游路的改造提升力度,打造了以鄢陵花木园区、建安区万亩良田种植园区、襄城县首山风景旅游区、长葛市红色游学区、禹州钧瓷文化游览区等为主线的精品线路圈,形成了鄢陵“花都1号”公路、襄城首山“彩虹路”、禹州鸠神旅游“红叶专线”等一批网红公路,营造了“炫彩出行·醉美交通”的优良出行环境,带动了全域旅游、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铺就了群众增收致富路,绘就了许昌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通过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方位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许昌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2个,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49个,省、市级“美丽农村路”共计158公里,畅通、便捷、优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农村公路真正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下一步,许昌市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积极推动建制村通路面宽4.5米以上公路建设,围绕“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路基加宽”和“生态廊道”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打造人民满意的农村公路出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