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昌经开区立足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职能定位,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不断推动“许昌英才计划”3.0落地见效。
一、筑巢引凤,高位推进
坚持“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抓好顶层设计,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充分挖掘电梯制造、智能装备、电力装备、发制品等主导产业的实际需求,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人才需求链条,确定各产业的人才发展定位、目标要求和工作机制,在人才引、聚、用、留上理思路、定举措,推动更多人才融入经开区、扎根经开区。
二、务实求效,精准引才
根据经开区主导产业需求,建立各类人才库,形成“人才池”,为企业精准匹配人才,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顺畅流动,实现人才有位、企业有人、经开区有支撑的“三赢”局面。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面了解企业在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上的需求情况,运用“线上+线下”的招聘模式,协助企业开展人才招引工作,引进各类人才,以人才项目助推产业创新发展。依托省人社厅“三包三联”活动,借助省、市互联网平台和经开区门户网站等线上途径发布招聘信息,拍摄“职等你来”系列招聘视频2期,组织辖区企业参加“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许昌市人才夜市”等线下人才招聘活动。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5期,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三、多措并举,合力聚才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以园区重点企业为基础,统筹利用多种培训资源,全面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认定工作,开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年以来新增技能人才51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28人。二是举办河南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许昌行项目对接活动,邀请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学院3名专家开展技术对接和专题讲座,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助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电子商务类人才培养。三是帮助生物医药产业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原学者黄继红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高军涛等专家建立联系,推动辖区企业与许昌学院、电气学院等多所高校等开展产学研深度交流。
四、突出重点、精心谋划
立足“许昌英才计划”3.0政策体系,聚焦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邀约、量身定做等方式引进顶尖人才、本地专业人才、青年才俊回流,投身到经开区就业创业。主动为人才集聚的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与许昌市人社局、工商银行等单位到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上门宣讲“许昌英才计划”政策,现场为33名“许昌英才计划”青年潜力人才(F类人才)提供人才认定和人才卡制作等服务,进一步提升爱才、惜才的用人氛围。开展“许昌经开区第二届企业家日”活动,对3名“青蓝接力新一代企业家”、8家“创新型企业”、6家“高成长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旨在通过企业家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尊崇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热爱经开区、扎根经开区、贡献经开区的热忱,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五、保障兜底,用心留才
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发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运用“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平台,落实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把党的关心关爱传递给专家人才。紧盯“许昌英才计划”政策中各项人才待遇落实,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才普遍关注的关键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住建、教育、卫健等各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招引来的各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辖区目前共有人才公寓150套,其中专家公寓18套,青年人才公寓132套。加大本土高层次人才选拔支持力度,组织开展辖区2024年年度“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人才申报工作,为人才提供更高层次成长平台,争取更多的优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