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许昌:优化路网结构 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信息时间:2024-07-01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围绕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指数”,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力度,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互联互通,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921公里,全市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达100%,建制村、自然村通硬化路达100%。

高标准组织实施,建好百姓连心路。许昌市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出台《许昌市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脱贫攻坚规划以及百城提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狠抓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管,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促进“公路+旅游”“公路+产业”等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43.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079公里,危桥改造10506延米;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项目860个,彻底打通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双向通道;实施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计划107个,建设里程339公里,桥梁50座1869延米,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许昌市农村公路实现了道路通行条件和服务保障能力恢复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通行环境。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有效促进了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

高效能提升养护,管好百姓幸福路。为推动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步入科学发展轨道,许昌市主动探索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积极推进县级中心养护站建设,加强乡镇管养站和村级养护室的建设,逐路段落实管养责任,实行“路长制”,设立养护责任牌,明确任务目标和管养责任,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并设置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参与村道日常养护保洁等工作。全市共投资2508万元,建设中心养护站11个,添置挖掘机、路面养护车、道路清扫车、洒水车、灌缝机、吹风机等大型养护作业机械和扩缝机、震动棒等多种小型专用养护机械,推行农村公路的精细化机械化养护作业,推动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工作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同时,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按照“一段一特色、一路一亮点”的创建原则,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2个、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总计28.3公里。畅通、便捷、优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带动了全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交通支撑。

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群众致富路。许昌市围绕“公路+”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丰富、完善农村公路服务功能,先后完成建安区东部旅游养生产业带、西部都市农业产业带,南部三国文化+四海林木+特色农业经济带、北部5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交通物流园区等47.7公里道路改建和137公里县、乡道路多层次绿化,形成了建安区农村公路相互贯通的完整性精品路网循环圈;着力打造襄城县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景点于一体“首山彩虹公路”、首山山顶路,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联通内外的主次干道,升级改造襄城县雷洞村道路,新建雷洞村至紫云山山顶彩色混凝土休闲步道,有力推动了雷洞“红石文化”的发展;依托鄢陵县花木生态产业优势,将“美丽农村路”创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花都1号”旅游公路新品牌,建成骑行步道,设置亮丽夺目的三色标线,沿路景观小渠精致典雅、潺潺流水,渠畔花草成片、鸟语蜂鸣,成为了一张具有鄢陵特色的农村交通“金名片”;结合禹州市钧瓷文化和神垕古镇、大鸿寨风景区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了X025禹神旅游快速通道和X053鸠神旅游通道,该路线两侧灌木成林,环境优美,道路一侧并行修建有自行车慢行道,途中设有休息厅及交通驿站,为禹州市钧瓷文化推广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农村公路通行基础,畅通、便捷、优美的农村公路带动了全域旅游、农副产品、休闲康养等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铺就了群众增收致富路,农村公路真正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高效能拓宽服务,运营好乡村振兴发展路。全市现有农村客运线路157条,车辆1193台,全市2196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农村客运运营里程数达到4369公里,建制村直达或一次中转到县城比例达到96%。同时,充分利用“一线一网一公司”和“全域公交”班车频次多、直达村、成本低的运力资源优势,整合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电商等部门和企业资源,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目前,全市78个乡镇设立了104个邮政普通服务营业网点和125个快递网点,建成了2165个邮政站,邮政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100%,实现了村村通邮目标,形成了完备的乡镇、建制村物流体系,打通了乡到村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物流服务网络,为货畅其流提供了坚实的通行保障,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