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从建机制、强统筹、促提升、抓落实等多点入手,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提升创新“首位度”
全面运行启动中原电气实验室,实验室聚焦电力装备主导产业,链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继集团、开普检测、平高集团,推动“一总部四分室”200余套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加快科研团队入驻和科研项目实施,着力构建前沿研究、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基地。同时,推动许昌“智慧岛”市场化运营,在科创政策支持、科创空间建设等方面,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
二是牵牢项目“牛鼻子”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示范区主要领导每周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逐项目、逐问题研究推动,明确路径措施、任务节点,实现在建项目再加力再提速、停工项目再攻坚再突破。许继电力电子产业项目、首舶汽车用品产业基地等15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浙物云能储能设备制造项目、紫云电气测控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万通街小学、德仕堡生活广场等项目克服资金难题,实现复工并将于年内完工;前十二期“三个一批”项目签约履约率、开工投产率、投产达效率分别达到100%、72.7%、100%。
三是练好服务“基本功”
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凝聚属地和部门合力,通过健全“领导分包”“网格兜底”“部门联系”多维度助企服务机制,11位县级领导分包45家重点企业,划分8大企业服务网格,形成“人人、处处、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工作氛围。强化惠企政策宣贯,举办电力新能源发展政策解读讲座,帮助企业理解掌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17家企业先后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领航企业等。提高问题办理效率,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研判交办,争取“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园区”,省市平台问题实现清零,区级层面收集问题和建议32个,已全部妥善解决,“万人助企”获评全市问题办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四是联动招商“一盘棋”
立足电力装备主导产业优势,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培育,提请市级层面举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系列对接活动3场,示范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5次,实现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65.1亿元。坚持全员招商,构建“1+3+N”(招商局+三大园区+各部门)工作机制,优化招商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梳理招商线索73条,促成6个项目签约落地。
五是铸造要素“强磁场”
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相继举办许昌智慧岛科创投融直通车暨科创企业融资路演辅导会等活动,针对辖区企业科技、创新等属性,联合推出“科技信用贷”“知识产权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为24家企业发放贷款7690余万元。打造电力“要素特区”,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套合增量配电网区域规划,谋划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国电投110kV变电站顺利送电,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储能电站等一系列关联项目落地条件逐步完善,辖区企业将享受低电价的清洁电力成本。高效推进土地要素供给,根据项目落地需求,有序推进土地报批、拆迁清表,今年已出让土地3宗174.48亩,有效保障了鑫蓝科技等重点项目用地。
下一步,许昌市示范区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用好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持续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