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襄城县: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信息时间:2025-01-20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襄城县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管齐下提升政务服务工作质量与效率,让办事“提速”,服务“升温”,助力全县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进行政审批“再提速”。一是及时更新服务事项。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工作机制,按照最新清单,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细化梳理,进一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标准化、办事场景化,对要素不规范的事项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同一事项在政务服务平台无差别受理。截至目前,共新增绑定模板267个。二是持续推进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持续推进“四减一优”,取消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坚决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县2471项政务服务事项,提交的材料总数由7327个压减到6526个;流程环节由12445个压减到8224个,压减率33.9%。三是做好“跨省通办”工作。与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区的43家政务服务中心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让群众企业“不出省”可办成“他省”事。同时,在县市民之家“跨省通办”窗口全面推行“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偿帮办、代办、陪办服务。四是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和适用规则,及时录入惠企平台,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覆盖。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政策文件822条,惠及企业6717家,兑现资金15667.69 万元。五是加强“村好办”APP推广应用。每周梳理全县16个乡镇(街道)“村好办”APP办件情况,对办件申请、受理、办结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基层村(社区)政务服务办件情况,对未办结件进行督促处理。截至目前,“村好办”APP已在全县16个乡镇、448个行政村全面推广使用,已受理基层政务服务事项7864件,办结7542项,办结率98.8%。

二、推进数据融合,实现数据赋能“再升级”。一是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联合港发科技公司,对政务服务大厅叫号机、显示屏、呼叫器、系统平台等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对政务服务中心网络进行监控,保持网络安全防护的有效性。二是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新生儿出生、退休、教育入学等13个“一件事”在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上线试用。同时,已按照实施方案完成13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配置、流程优化、平台维护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一件事一次办”网办率达到87%,办结率98.4%。三是推广“电子证照”应用。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连通共享市电子证照管理系统,推动数据统一归集到市电子证照库。2024年以来,共归集15个部门49类电子证照、434886条数据,基本实现存量证照数据“应归尽归”,每万人持证量居全市第一。四是做好互联网+监管”数据汇集工作。持续做好本级数据汇聚上下衔接和督促指导各单位事项录入工作,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覆盖率,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录入事项主项数659项,主项覆盖数659项,主项覆盖率100%,子项数共计2671项,子项覆盖数2671项,子项覆盖率100%。

三、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政务服务“再优化”。一是优化大厅办事窗口。按照部门事项的关联性和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对市民之家现有窗口进行优化重组,分类设置6个综合服务专区,进驻部门共36家,进驻事项248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100%。截止到11月底,累计为企业和办事群众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366293件,按期办结率100%。二是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2024年共开展集中培训3次,累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诉即办窗口,高效受理企业群众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各类诉求。三是建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制发《襄城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度(试行)》,梳理汇总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和服务指南,组建帮办代办队伍,为有需求的企业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企业90余家,收到锦旗18面,感谢信36封。四是严格窗口日常管理。安排专人每天通过日常巡查、视频监控抽查等方式,对县市民之家和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纪律进行检查,全面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发督查通报9期,通报违反工作纪律问题50人(次),均已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