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河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办法》有关要求,始终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在《许昌市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基础上,持续深化流程再造、拓宽线索来源、强化闭环管理,创新构建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精准分类、动态跟踪、高效移交、闭环处置”全周期处理机制,并于2025年7月8日正式印发《许昌市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案件调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力推动政务服务效能与经营主体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双促进”。
一、畅通多元渠道,织密线索收集网络
为破解传统线索来源狭窄、触角不深的问题,《办法》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全域覆盖、多维感知的问题线索收集体系。线上,整合省、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涉及营商环境领域的数据;线下,通过“赢商服务队”入企走访、营商环境“吐槽大会”、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动态反馈、政务大厅投诉窗口等渠道,直达一线倾听企业诉求。对涉及党纪政务、职务违法、涉黑涉恶及司法诉讼的问题线索,市发改委通过《问题线索移交函》与《移交登记表》向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规范移交,严格执行双签章流转制度,明晰责任边界,切实打通“问题早发现、监督全方位、移交高效率”的关键路径。
二、实施分类管理,强化精准高效督办
创新推行问题线索“分类管理、快速响应、精准督办”模式,依据问题性质及复杂程度将线索划分为A、B、C三类动态分级监管。其中,C类(简单问题)要求5个工作日内办结销号;B类(跨部门协同问题)由市优化营商环境主管部门牵头协调,明确15个工作日内办结;A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实行1个月集中攻坚,执行每周调度机制。同步构建“督办+回访+月报”监督体系,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全程跟进办理进度,对超期单位发送工作提醒、滞后单位下发督办通知,并在办结后10个工作日内回访企业满意度;各县(市、区)每月汇总报送线索办理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分析报告至市主管部门。
三、深化结果运用,驱动服务能级跃升
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办理作为优化服务的关键举措,坚持结果导向与源头治理双管齐下,推动服务模式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聚焦案件办理“后半篇文章”,建立问题解决、效果反馈、政策优化的流程,将经营主体满意度融入政策完善过程,同步推进个案化解、类案根治与系统防范。同时,挖掘案件数据价值,定期分析研判,排查政策执行堵点和监管服务短板,采取“办结一案、规范一类、提升一域”方式,动态优化风险预警、政策调适、服务提升机制,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线上线下问题线索办理机制,推动诉求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理向源头防控、前端疏解、系统治理转变,并探索创新办案督办机制,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