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襄城县:建立“助企服务专员”制度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信息时间:2025-09-08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一、背景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襄城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与挑战,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精准对接企业诉求、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存在服务盲区和短板。

为破解这些难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襄城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聚焦企业发展中可能涉及的廉政风险、法律纠纷、融资瓶颈等关键领域,于2025年5月6日正式整合成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负责的“纪检监察助企专员”、县委政法委统筹协调的“政法系统助企专员”、县金融事务中心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襄城监管支局主导的“金融领域助企专员”队伍,构建起“三位一体”的“三大助企专员”工作机制,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专业、高效的“嵌入式”服务,全力护航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选派,建强专业队伍。一是严格标准。从纪检监察、政法系统(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中,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经济工作、善于沟通协调的优秀干部担任专员。二是明确职责。制定《襄城县“助企服务专员”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各自服务重点。纪检监察干部职责:监督涉企政策落实,整治“中梗阻”问题,受理企业投诉举报,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法干部职责?: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控,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金融干部职责?:定制融资方案,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辅导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破解融资难题。三是集中培训。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内容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沟通技巧、保密纪律等,提升专员综合服务能力。

(二)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模式。一是“分区划片”与“重点对接”相结合。将专员按区域或行业划分责任范围,实现重点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全覆盖联系,同时实施县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动态解决发展难题。二是“无事不扰”与“即时响应”相结合。 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坚持“无事不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原则,专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服务对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需求。同时,公布专员联系方式,企业可随时通过电话等渠道反映问题,确保“有呼必应”。三是“问题清单”与“销号管理”相结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需求,专员要及时建立台账,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专员要当场给予答复并协调解决;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专员要及时将问题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规定时限内将问题解决情况反馈给专员和企业,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联席会议”与“协同会商”相结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对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问题组织协同会商,联合“会诊”,形成服务合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工作实效。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助企服务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统筹协调“三大助企专员”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事项。二是考核激励分明。采取定期评估与日常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估由助企服务工作专班办公室组织实施,每季度进行1次,对专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工作态度主要为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工作纪律。工作业绩主要为在解决企业问题、推动政策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三是纪律要求严格。强调工作纪律,要求专员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商业秘密,不得增加企业负担,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维护专员队伍良好形象。

三、取得成效

自实施“助企服务专员”机制以来,全县220多名纪检监察、政法系统、金融领域专业干部已全部对接110家重点企业和项目,为其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完成90余家企业公示牌悬挂工作,公开“助企服务专员”职务和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