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推动许昌民营经济提质增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许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顶梁柱”。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民营经济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依据《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权益保护、金融支持等领域起草了我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行动计划和攻坚方案。二是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以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许昌中心为依托,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已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专题活动4场,签订合作协议6项。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高校解题者”作用,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分别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清单、锻长板补短板清单,梳理出我市产业发展和科技重大突破需求300多项,与上海理工、许昌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寻求相关技术支持。三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召开全市饮用水(饮品)产业数字化平台应用对接会,为6家水(饮品)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选河南省未来产业先导区。许继仪表、许继铁矿、黄河旋风、洛多卫浴等4家企业入选2025年河南省5G全连接工厂,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第三批河南省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平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第三批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拟帮助15家企业争取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涉及资金6424万元。目前,相关资料已报送至省工信厅审核。开展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申报。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完成公示,许昌市位列其中。
二、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实施企业精准帮扶。实行企业包保联系服务制度,市级层面选取制造业营收靠前、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产业链重点企业等共计204家进行重点帮扶,其中前100家重点企业由市级领导按照“领导干部+责任部门+金融机构”的工作机制进行联系帮扶,剩余104家由重点涉企和行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担任重点企业服务专员进行联系帮扶,其余规模以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由各县(市、区)负责比照进行。二是举办产销对接活动。2月24日,举办拼抢一季度“开门红”全市重点项目及建材行业产销对接活动,全面推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建材企业释放产能,满产达效。5月13日,举办许昌市电力装备产业链政银企对接活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金融产品及服务推介,全市的64家电力装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对接活动。5月30日,举办全市医疗用品、医药行业与医疗卫生健康系统产销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来自全市的85家医疗、医药企业、22家医院参加了此次活动。6月19日,市委书记杨小菁带队参加2025河南·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对接活动。活动期间,我市共签约项目30个,涉及食品、化工、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材料、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三是推动企业出海。许昌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方面,围绕河南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梳理标准化厂房“分割登记+土地分摊”新模式等16项我市可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明确责任单位,建立工作台账,统筹推进全市复制推广工作,加速释放改革红利,目前,已推动“标准化厂房‘分割登记+土地分摊’新模式”“远程异地评标‘双盲’模式”“探索准营许可事项‘智能速办’政务服务模式”3项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在许昌落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方面,赴新乡长垣开展宣讲推广活动,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通数字化市场采购模式许昌区域,实现“平台接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截至目前,试点出口672单,货值1574.0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3亿元,同比增长5.73%。保税物流中心方面,紧紧抓住印度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开放的有利时机,不断扩大在许注册企业进出口业务规模,保税仓库月库存备货量由之前的几十吨增加至近180吨,截至目前,保税物流中心已注册企业96家,累计服务企业超580家,1-4月累计完成进出口4.77亿元,同比增长85.5%。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面,邀请亚马逊、速卖通、TEMU、TikTok、快手等来许开展招商推介会10场累计参加650人,为企业提升获客能力、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1-4月跨境电商进出口57.83亿元。
创新人才招引方式。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向71家企事业单位征集1205个人才需求,发布2025年许昌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人才和企业按图索骥、精准对接。举办“名企HR面对面”活动,采取“政府搭台+主播助力+企业HR”的形式,通过许昌时刻抖音平台、微信视频号平台、西瓜视频展示许继集团、爱彼爱和、黄河旋风等6家民营龙头企业实力形象和人才需求,搭建用人单位与高层次人才的双向对接平台。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开展重点产业“产研英才”培育、企业经营管理“头雁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莲城工匠”培育工程,优化重点企业、高校、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培训生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才培训、考察交流,促进产业英才健康成长。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与森尼瑞、德通振动、森源电气等民营企业签订“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合作协议,许继技工学校与西继迅达、远东传动、许昌乐盈、铂顺电气等设立专班,以订单班培训实现企业定向培养。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人才“关键小事”联办快办机制,依托许昌政务服务网开通高层次人才“一件事”服务平台,实现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事项“一网通办”。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向社会发布新一批157套人才公寓公告。对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实现常态长效。做好专家人才补贴发放、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工作,持续打造优良人才生态。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行动,梳理省优化提升行动方案4个方面20项重点举措,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聚焦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树立6大领域标杆、开展4个专项提升行动、实施3项创新改革举措、打造3个营商环境特色品牌。聚焦急难愁盼,打造为企服务新生态。组织开展“走进服务对象 当好三天职员”沉浸式换位体验活动,创新建立“政策服务员”工作机制,集中发布惠企利民政策13期,灵活发布“两新”“税务”等领域政策21次,惠及企业7.5万余家(次)。聚焦审慎监管,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扩宽“一业一证”改革,聚焦餐饮、超市、药店等行业率先推行经营主体“一业一证”改革,创新推出在登记窗口服务点、年报义务服务点和流动服务驿站开展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全力打通年报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聚焦柔性执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先后制定印发《许昌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任务清单》,今年以来,共收集行政执法类问题线索650余件,移送执法部门执法监督线索5个,移送市纪委监委问题线索10个。聚焦惠企利民,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2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办件总量约4.5万件(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印发实施《许昌市2025年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开展政务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方案》,以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90%以上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三是完善工作机制。2025年1月,市发改委牵头建立了许昌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局际联席会议制度,7月14日召开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总结了我市上半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7月4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专班长的许昌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健全了研究议事、协调推进、联络沟通、督导落实、请示报告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拼经济”的重中之重,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深入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为助力“两融五城四跃升”战略的成功实施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十分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