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红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此建议由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分别办理,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聚焦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行动,梳理省优化提升行动方案4个方面20项重点举措,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聚焦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树立6大领域标杆、开展4个专项提升行动、实施3项创新改革举措、打造3个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制定印发《2025年营商环境惠企利民“微改革·微创新”若干举措》,谋划实施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市场主体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等15项亮点内容。对标学习苏沪杭等地先进做法,组织26家市直单位研究制定2025年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提升方案。打造“一指标一经验 一县(市、区)一品牌”,目前已谋划34项市直亮点打造事项和9项品牌建设方案。二是聚焦急难愁盼,打造为企服务新生态。组织开展“走进服务对象 当好三天职员”沉浸式换位体验活动,直击办事痛点、破解服务难点,市县两级累计开展体验156次,优化提升事项(环节)30个。创新建立“政策服务员”工作机制,组建涉及全市22个部门的“政策服务员库”,集中发布惠企利民政策13期,灵活发布“两新”“税务”等领域政策21次,惠及企业7.5万余家(次)。通过“暗访+服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今年以来,共开展暗访检查12次,召开座谈会2次,精准收集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69条,已办结56条。深入9个工业园区,实地走访企业20余家,电话沟通139家,收集问题线索38件,已解决问题22件。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有诉即办”,督促市县及时办理省市平台投诉举报案件,上半年共受理45件,已推动办结28件,其中,办结拖欠账款类16件,累计化解账款约7000万元。三是聚焦审慎监管,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扩宽“一业一证”改革,聚焦餐饮、超市、药店等行业率先推行经营主体“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证准营”。实施“六随机+双盲”多点分散式评标新模式,在全省首次提出“六随机+双盲”多点分散式评标,实现评标全流程“随机化、分散化、透明化”,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竞争树立新标杆。四是聚焦柔性执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先后制定印发《许昌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任务清单》,今年以来,共收集行政执法类问题线索650余件,移送执法部门执法监督线索5个,移送市纪委监委问题线索10个。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依托“我的许昌”客户端,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线上应用,上线《许昌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南》,提升用户体验。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依托“法润许昌”微信公众号“以案释法”短视频专栏,拓宽涉企法律宣传渠道,截至目前,已发布71期,覆盖1319个新媒体平台,实现以案释法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提升。五是聚焦惠企利民,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2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办件总量约4.5万件(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印发实施《许昌市2025年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开展政务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方案》,以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90%以上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积极建立专职窗口服务人员队伍,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到7月底前全面建立我市“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服务新模式。创新打造“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今年以来,服务群众6.5万人次,平均办理时间减少20%以上。完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功能,通过线上提前提醒、兑现确认等方式,截至目前,共梳理惠企政策2398条,提供政策服务1185项,惠及企业19236家,奖补资金7.57亿元。
二、推动科技创新。一是推动科技项目建设。推荐上报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11项,项目实施单位10家为民营企业;争取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已立项实施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项,软科学项目7项,入库重大科技项目需求45项;经各领域审核推荐,共征集市级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95项。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交流。组织4场产学研对接活动,河南盛世恒信、河南四达电力、平煤隆基、初心智能、中兴锻造、许绝电工等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5月中旬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许昌工作站挂牌,与我市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融资。一是引导产品服务创新。针对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的情况,积极挖掘信用信息,开发信用贷款,如“银税贷”“流水贷”“结算贷”等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白名单”银企对接机制,积极匹配“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信贷产品,强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针对重点产业链企业,通过应收账款保理及质押、预付款融资等方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开展“一链一策一批”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针对地方特色产业,搭建特色场景,提高获客能力和集约化运营水平,促使金融服务可以涵盖更多市场主体,如辖内的“药材贷”、“再生金属产业贷”、“发制品产业贷”、“胖东来伙伴融”、“电力装备贷”等产品。二是推动小微协调机制提质增效。强化支持重点领域,精准授信“纾困增效”。向银行机构下发企业名单,督促银行机构扎实开展外贸企业、科创企业走访对接,梳理两类企业授信获贷情况,并为无授信的外贸企业分配主办银行。截至6月15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内,累放贷款金额284.79亿元,其中,首贷金额23.57亿元、无还本续贷金额78.48亿元,信用贷款金额153.13亿元,累放贷款利率4.06%。三是共同推动银政企合作交流。举办“银政企协同,助力许昌开启‘两融’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融资对接会”,邀请省委金融办、河南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河南分行等省级部门领导赴许参会,面向15家金融机构推介重大项目223个,总融资需求达1019.6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融入许昌“两融五城四跃升”战略,围绕“龙头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推动科创、外贸、消费等各领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拼经济”的重中之重,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深入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为助力“两融五城四跃升”战略的成功实施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