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彭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原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市发改委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市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学习研究,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吸收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近年来,市发改委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为抓手,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一是打造“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引入支付宝人像对比认证、消息通知主动推送等功能,通过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即时核验等方式,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刷脸取号、事项刷脸办理、全程办事进度跟踪提醒等办事服务全流程便利化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由“能办可办”向“好办易办”升级,进一步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目前,已有41项事项可进行“刷脸办事,该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二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印发《许昌市2025年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专项提升行动方案》,围绕“一网通办”支撑能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扩面增效、“胖东来式”政务服务品牌创建等4个方面30项具体工作任务,以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90%以上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通过事项拆解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大幅精简审批时限,目前我市已上线29个“一件事”事项,办件量达5.2万余件,总量及人均量全省领先。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梳理出市级13个部门的75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并在河南省政务服务网调整到位。深化电子材料共享应用,强化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推广应用,嵌入政务服务全流程,目前全市已累计制发127种、426万余本电子证照;向3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放3805枚电子印章,支撑在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等多业务场景个人手写签名30万余次,电子印章调用38万余次。
(二)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推动产教融合。推动全市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快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制度建设,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双方的各种资源,深入推行“订单式”“冠名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以来,全市每年平均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6219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9610人。2025年以来,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786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20551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9.7%和73.4%,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提前实现“双过半”目标。二是升级完善许昌英才计划。起草升级《许昌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补贴、购房补贴、科研经费等综合支持,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落户安居、医疗保健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新政策在第二轮征求意见阶段,计划在修订完善后报批实施。三是持续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上半年,为高层次人才、省派博士、博士后和青年潜力人才等,落实人才补贴、生活津贴、设站经费和租房补贴等101.62万元;发布第二批许昌市人才公寓配租公告,提供人才公寓157套,受理24名人才申请入住;为13名高层次人才安排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的人才环境。
(三)多举措提升涉企服务质效。一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工作方案》,聚焦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城市交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领域,树立6大领域标杆、开展4个专项提升行动、实施3项创新改革举措、打造3个营商环境特色品牌,推进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等方面持续优化。目前,以取得明显成效,如,住宿餐饮领域,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宾馆行业投诉率同比下降27%。二是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禁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侵害企业权益的执法行为,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坚持过罚相当,严格落实首违免罚、轻微不罚、行政裁量权基准、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运用政策辅导、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举。2025年以来,办理从轻行政处罚案件369件,减轻行政处罚案件170件,不予行政处罚案件55件,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及无主观过错不处罚案件49件。三是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印发《许昌市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动态更新惠企政策文件、惠企事项和项目清单;优化提升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已完成与省平台对接,助力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直达快享;建立奖补资金拨付“直通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奖补资金拨付机制。截至目前,共梳理惠企政策7357条,提供政策服务1412项,惠及企业20357家,奖补资金14.83亿元。四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企业精准画像,充分挖掘企业有效融资需求,针对企业不同需要和情况提供适配金融产品。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白名单”银企对接机制,积极匹配“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信贷产品,强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48.67亿元,较年初增加97.82亿元,增速6.31%;累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59%,较2024年下降0.77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五是构建全流程诉求解决机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构建“告知—收集—研判—交办—解决—反馈—优化”的问题办理全流程闭环机制和体系,确保企业诉求“全链条响应、全过程跟踪、全周期解决”;问题诉求办理实行“三单制”和台账销号管理,要求所有问题诉求应清尽清,暂无政策支持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企业理解与支持,实现问题诉求动态清零。今年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472个,办结472个,真正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二、下步工作打算
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归纳、汲取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对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持续增强“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影响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努力把许昌打造成中原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在许昌、留在许昌、赢在许昌。
再次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望多为许昌市的发展改革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