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提案回复
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8030126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时间:2025-09-30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尊敬的赵群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许昌市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市发改委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金融监管局、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学习研究,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吸收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近年来,市发改委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树立“大营商”工作思路,以经营主体满意为金标准,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一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印发《许昌市2025年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专项提升行动方案》,围绕“一网通办”支撑能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扩面增效、“胖东来式”政务服务品牌创建等4个方面30项具体工作任务,以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90%以上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通过事项拆解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大幅精简审批时限,目前我市已上线29个“一件事”事项,办件量达5.2万余件,总量及人均量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逐步整合各部门在政务服务大厅单设的服务窗口,合理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目前已初步建立专职综合窗口服务人员队伍,正在加紧推进人员业务培训、大厅窗口调整等工作,预计9月底前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梳理出市级13个部门的75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并在河南省政务服务网调整到位。深化电子材料共享应用,强化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推广应用,嵌入政务服务全流程,目前全市已累计制发127种、426万余本电子证照;向3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放3805枚电子印章,支撑在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等多业务场景个人手写签名30万余次,电子印章调用38万余次。

(二)多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是政策引导支持小微融资。连续多年印发《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引导督促银行机构从保持信贷供给、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协同发展等方面发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二是积极引导产品服务创新。持续督促银行业机构积极参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用,为企业精准画像,充分挖掘企业有效融资需求,针对企业不同需要和情况提供适配金融产品。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白名单”银企对接机制,积极匹配“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信贷产品,强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三是强化央地协同推动银政企交流。开展“银政企协同,助力许昌开启‘两融’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融资对接会”,邀请省委金融办、河南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河南分行等省级部门领导赴许参会,面向15家金融机构推介重大项目223个,总融资需求达1019.6亿元。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48.67亿元,较年初增加97.82亿元,增速6.31%;累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59%,较2024年下降0.77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针对侵权假冒高发多发的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侵犯商标专利权类案件;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诉调对接中心,推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二是推进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建设。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禁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侵害企业权益的执法行为,大力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制度,梳理全市35家行政执法主体并公示。2025年上半年,行政检查数量达12921次,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7000次,同比降幅约36%,行政检查频次得到有效控制,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召开专项行动推进会,聚焦涉企执法“四乱”等问题,紧盯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城市交通运输等执法领域和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县区和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规范执法行为,规避以罚代管、随意罚款等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

(四)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前期,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发改委制定《许昌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方案》,组织7个市直评估单位赴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对15项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开展实地评估,形成《全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评估报告》,并“一区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加快补齐开发区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着力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2025年,全市开发区共谋划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52个,1-6月共完成投资53.4亿元。二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园区、港口、企业周边路网建设,逐步提升物流园区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建成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万里综合物流园、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禹州市万家中药材物流园、长葛市葛天智慧公共物流港等中大型物流园区,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为许昌市智能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建安综合保税区、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长葛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完善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推进物流行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物流行业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加大投入、创新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物流业企业数量达到2632家,同比增长11.48%。其中,规上物流企业103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8家(4A级企业5家、3A级企业2家、2A级企业1家),国家5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万里运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成为省级物流“豫军”企业。

(五)持续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升级完善许昌英才计划。起草升级《许昌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补贴、购房补贴、科研经费等综合支持,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落户安居、医疗保健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新政策在第二轮征求意见阶段,计划在修订完善后报批实施。二是开发上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关键小事”联办快办机制,开发“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人才认定、落户安居、医疗保健、人才公寓等10个事项,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三是持续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上半年,为高层次人才、省派博士、博士后和青年潜力人才等,落实人才补贴、生活津贴、设站经费和租房补贴等101.62万元;发布第二批许昌市人才公寓配租公告,提供人才公寓157套,受理24名人才申请入住;为13名高层次人才安排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的人才环境。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归纳、汲取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为抓手,坚定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便利度,着力解决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环境,为“两融五城四跃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望多为许昌市的发展改革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