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认真学习了提案内容,并将相关政策建议吸纳到工作中,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积累一定产业基础。低空制造方面,我市现有5家企业从事相关生产制造。一是河南合动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郑州机械研究所特种传动部成立的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公司,拥有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二是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飞防服务(产品自用),拥有规模化飞防服务团队。三是许昌鲲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弹簧刀、巡飞弹军用无人机和多旋翼、固定翼民用无人机的企业。四是华翼创新(河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固定复合翼无人机的企业,同时可以提供遥感测绘服务。五是襄城县天翼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直升机配件的生产制造、销售和维修服务。低空消费方面,提供低空消费服务的企业共有7家。河南中测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无人机产品的生产、无人机航飞培训、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遥感影像处理以及土地规划调查等相关业务。许昌花田湾航空飞行营地,河南省航空运动协会认定飞行营地、中国电子27所无人机试飞基地,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均在此进行过试飞,曾举办过国际、国家及省市级航模比赛,滑翔机、竞速无人机等比赛。其他企业包括河南恒耀电子科技、河南四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诚尔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羊羊青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和许昌华之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场景方面,已在农业植保、电力运维、市场监管、公安执法、应急管理、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初步应用。人才支撑方面, 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职业学院均设有相关专业,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中等教育有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和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设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目前在校生300余人。基础设施方面,我市与大多数地市一样,基本处于空白。其中,谋划的襄城县、禹州市通用机场已纳入《河南省通用机场中长期布局规划(2022—2035年)》,襄城县和禹州市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二、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和正在推进的重点任务
2024年,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许昌市低空经济发展研究》,研究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基本思路,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2025年5月,全省低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坚持稳妥有序发展,不搞一窝蜂、大呼隆。根据全省会议精神和有关部署,我市明确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推进的重点任务。
(二)发展布局
初步考虑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无人机产业化基地、无人机试飞试验中心、低空应用场景服务中心、无人机飞手培训中心。
一是建设无人机产业化基地。以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魏都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核心,在中心城区布局发展无人机产业化基地。二是无人机试验试飞中心。以襄城县通用机场、禹州市通用机场建设为依托,谋划建设全省重要的无人机专业试验测试中心。三是低空应用场景服务中心。以政府端应用场景打造为引领,采取条块结合,行业部门牵统筹规划,在农林植保、环境保护、巡查巡检、公安警务、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观光旅游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全省标杆示范应用场景,以典型示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四是无人机飞手培训中心。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为主要依托,完善师资力量,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河南省无人机飞手培训中心,以飞手培训之钥,开启人才高地之门。
(三)重点任务
1.规划建设低空基础设施。一是依托军民空管部门,结合我市基础条件和发展实际需求,科学编制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整体规划。二是加强与军民空管部门及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低空空域开放政策和资源支持。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加快布局各类低空航空起降场点等基础设施,满足低空航空器起降、飞行、停放等功能需求。
2.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一是在全省低空飞行规范制度建立后,建立完善我市军、政、民三方协同机制,出台符合许昌当地情况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办法》和《低空空域无人机飞行办法》。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空域管理、飞行计划、气象服务、应急救援等多方资源,打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平台。
3.支持低空产业技术创新。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低空物流网技术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低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4.丰富低空产业应用场景。一是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在城市综合治理、农林植保、环境保护、巡查巡检、公安警务、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方面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二是开拓低空文旅培训市场,结合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开发低空旅游观光产品,促进旅游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同时,鼓励开展飞行体验、教育培训等活动。
5.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一是加大低空企业招引培育力度,聚焦工业级无人机领域进行发力,研究制定细分领域无人机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重要零部件招商图谱,力争引进一批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二是提供低空经济产业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同时,支持平台公司开展招商和投融资,通过市场化动作,引导资金流向低空经济产业的高成长性和创新性项目。三是加强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与高等校院、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同时,我委正在报请市政府同意建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起草《许昌市“十五五”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建立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我市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您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