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提案回复
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时间:2025-09-30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李殿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市发改委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学习研究,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吸收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建议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与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特色环境品牌为核心抓手,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开展政务服务、涉企检查、万人助企三大专项提升行动,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关于“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监管机制改革”方面。我市严格遵循国家及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要求,将政策导向贯穿监管机制改革全过程,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一是优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执行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等政策,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针对企业注销难题,牵头成立解决经营主体注销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推进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试行)》,推行“代位注销”,深化企业注销登记改革。截至目前,两部门已确定两批次共计50户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进入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流程,5户完成注销。6月26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共同成立的企业纾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为困境企业及其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破产相关咨询、破产程序指引等综合性服务。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减轻企业负担。5月30日,市司法局印发实施《许昌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分级分类监管”“行政检查通知书”等创新举措,实现“无事不扰、办事无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常态化运用执法监督、案卷评查、专项监督、执法监督意见书等多种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如,4月22日,市人社局组织市县两级执法单位业务骨干对随机抽取的45份行政许可、处罚、确认案卷开展2025年度人社系统行政执法案卷交叉互评,推动监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三是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4年以来全市建立并完成联合抽查任务1591个,减少入企检查5400余次,有效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创新将DeepSeek大模型嵌入公平竞争审查智慧监测平台,构建AI辅助审查体系,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和质量;推出年报公示“两点一站”服务举措,在登记窗口服务点、年报义务服务点和流动服务驿站开展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024年度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圆满完成。

(二)关于“坚持执法‘力度与温度并重’,推行服务型执法”方面。我市以2025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执法护航企业发展”要求为指引,既通过规范执法守住公平底线,又以柔性服务降低企业经营干扰,实现“刚柔并济”。?一是规范涉企执法,筑牢市场秩序防线。以《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指引》为遵循,推动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地,明确执法程序和操作标准。如,在政府采购领域,严格执行《许昌市政府采购正负面清单》,从采购需求制定到合同履约全流程闭环监管,让正面清单切实发挥促进公平竞争、实现政策目标的作用,以规范执法守护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柔性服务,降低企业经营影响。市司法局常态化组织开展执法行为讨论、模拟比武等活动,促进“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深度融合;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绘制许昌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云地图,采取“线上快捷办、线下就近办、私人订制办”3种模式,为群众提供云端指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累计开展专题培训、宣讲辅导360余场,培训1.2万余人,连续3年开展执法比武活动覆盖5000余人次,选拔专业授课员宣讲200余场、培训超万人次,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人性化执法能力。三是优化涉企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我市创新推行证照到期前提醒机制,通过“许证闹钟”平台分阶段发送提醒,覆盖58项许可事项,续证成功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出台《许昌市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实施方案》,建立“事前合规指引、事中柔性执法、事后信用修复”全流程指导机制;借鉴“胖东来式”服务理念,推行“两书同达”“信用修复”“免证可办”等服务,完成信用修复1796条,推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减免责61项,推进“互联网+政务应用”,实现1324项服务“免证可办”;梳理584个违法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推动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让企业安心经营。

(三)关于“建立和加强政企间交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我市将政企交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通过“多渠道沟通、全流程响应、常态化对接”,打通政企互动“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沟通机制,广开意见征集渠道。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市发改委在运用“吐槽大会”“特邀监督员”等政企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于3月28日、5月15日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女企业家座谈会;组织“赢商服务队”成员深入9个工业园区走访调研,精准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意见建议)48个;开展3次网络问卷调查和意见征集活动,梳理合并各类优质意见建议59项;线上开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版,支持扫码咨询、投诉、查询等功能,并与12345热线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线下在市政务大厅设立专窗,现场受理企业意见建议,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平台间定期线索移交和办理反馈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全程可追溯、结果可评价。二是完善闭环办理,确保诉求高效解决。市委社会工作部规范办理流程,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并限时办理,按照“七步工作法”(问题分类、问题收集、问题研判、问题交办、问题督办、结果反馈、问题办结回头看7个环节)建立闭环机制;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并按照问题性质和归属交办,统筹市县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问题协调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路径,加强进度督导和跟踪落实;实行“三单制”(交办单、督办单、问责单)和台账销号管理,确保问题诉求动态清零。今年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472个,已全部办结。三是?强化服务对接,精准破解企业难题。聚焦企业融资、用工等核心需求,市发改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许昌监管分局等单位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到“应贷尽贷”;市人社局实施“乐业许都”工程,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402场,服务企业5800余家,发布岗位18.4万个,新增就业3.5万人;出台《2025年新建零工驿站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指导意见(试行)》拟新建(改建)零工市场2个、驿站1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个。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持续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从改革、服务、沟通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靶向改革破除发展壁垒,依托优质服务降低经营成本,借助高效沟通破解企业难题,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深化政策导向监管改革。印发实施《许昌市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开展破解突出问题四大攻坚行动,纵深推动关键领域八大创新举措,深入实施为企办好七件实事,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五大长效机制。通过三年的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决一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提升执法服务质效。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四张清单”,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扩大服务型执法试点范围,推动柔性执法措施全覆盖;深化“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模式,依托AI技术提升公平竞争审查效能,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优化“许证闹钟”“信用修复”等服务,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企”、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定期收集企业诉求;完善“有诉即办”机制,对投诉案件实行“A、B、C”分类管理,确保问题“快办快结”;加强要素保障对接,破解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让政企协同更高效。

再次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望多为许昌市的发展改革提出宝贵意见。

                                                       2025年8月12日